鑄魂礪劍嘯九天
——火箭軍某導彈旅“南劍”文化建設紀實
11月2日該旅官兵組織重溫入黨誓詞活動
行走在火箭軍某導彈旅百米文化長廊,恍若搭乘時空班列穿越:古戰場縱橫馳騁鐵馬嘶鳴,近現代槍林彈雨浴血沙場,戈壁灘劍指蒼穹雷霆萬鈞。這支部隊7年3次轉隸次次華麗轉身,1次駐訓整旅獨立發射數十枚導彈,歷時1年自主研發2套模擬訓練器材填補換型轉訓空白……在這些“硬實力”數據的背后,其實鋪墊著厚實的文化底蘊。
紅色基因枝繁葉茂
強軍之志,文以勵之。在該旅南劍特色文化體系中,旅史館、英模園、電視臺、園林音響、育才中心、圖書館、指導員之家、“南劍”業余黨校、“南劍”文化長廊等文化陣地,以及涵蓋各類主題燈箱標識的“五路”文化景觀,讓官兵時時受砥礪,處處受熏陶。
該旅政委陳永華說,傳承和弘揚我軍優良傳統就是革弊鼎新、固本開新的過程,就是凝聚力量、砥礪士氣的過程。為此,他們建設“南劍”文化長廊,追溯我軍90年崢嶸歲月,詳細介紹井岡山精神、長征精神、上甘嶺精神等革命精神。輝煌壯闊的革命歷史和壯烈璀璨的精神富礦,在無聲中滋養著官兵的心靈。
今年5月,該旅發射二營三級軍士長白繼相, 為擁護支持改革、跟隨部隊移防,說服妻子帶著孩子繼續四處租房,主動退掉了原駐地預購住房。他的故事被改編成舞臺劇,感染了更多官兵舍小家顧大家,舍小愛成大愛。據了解,白繼相出生于軍人家庭,家族中有多人參軍,受此熏陶,他從小立志從軍報國。今年7月,白繼相被該旅評為“最美黨員”,他在獲獎感言中坦言:前行的路上可能遭遇挫折,訓練的時候可能面臨困難,但忠誠的基因不可或缺,奮斗的姿態不能懈怠。
以文化人破浪前行
精神之魂,文以化之。在這支多次轉隸的部隊身上,這個道理體現得十分鮮明。
他們通過播放隱蔽斗爭宣傳片、制作電視節目等手段,把“天下雖安、忘戰必危”的危機意識拓展到無形戰場;通過品讀紅色經典、講述紅色故事、教唱紅色歌曲、創演紅色曲藝,讓官兵理想信念更加牢固……根之茂者其實遂,膏之沃者其光曄。面對數次調整轉隸后的指揮關系變化,他們以執行任務數量逐年增多、完成狀態更加圓滿的進步跨越,叫響了絕對忠誠、絕對純潔、絕對可靠的錚錚誓言。
在高3.6米、長215米的“南劍”文化長廊里,有一塊專門區域展示官兵的家書。該旅發射一營研究生士兵方斌有寫家書的習慣,是這里的“???rdquo;。他說,寫家書不僅為了給家人看,也為記錄一下自己的心路歷程,在文化長廊中展示出來既鞭策了自己,也鼓勵了他人。
長劍昂首蓄勢待發
“南劍”文化,是逢敵亮劍、刺刀見紅的文化。
以戰斗精神培育為牽引,該旅形成了戰味濃郁的營隊文化。2010年秋,旅剛剛由陸軍轉隸至導彈部隊,即參加多波次火力突擊演練,二營看到一營野外營門貼有“野狼營”,三營營門貼有“猛虎營”,于是把宿營區扎在一三營之間,營門上書:“前不怕狼后不怕虎”。此次演練,該旅發射10多枚導彈,發發精準命中目標。
重大任務是檢驗和升華優良傳統最好的舞臺,是孕育旅隊精神最厚實的土壤。近年來,該旅著力培育獨具特色的“南劍”精神,制定出臺崗位踐行實施細則,在“南劍”文化長廊、旅史館、英模園等文化場所常態開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演講、講故事憶傳統等活動。據該旅政治工作部領導介紹,每當執行重大軍事任務,他們都會組織官兵到文化場所舉行宣誓演講、挑戰應戰、簽字儀式等活動,使任務執行到哪里、戰斗文化的激勵就跟進到哪里。
“南劍”文化的滋養、戰斗精神的激勵,讓該旅打仗的準星越瞄越準、打仗的標尺越量越精。“轉隸之后環境大不相同,但強軍目標始終如一”,旅長查顯發介紹,官兵在轉隸后很快進入工作狀態,齊心協力加緊各項建設,創下了火箭軍整旅全建制獨立發射的紀錄。